2018年10月14日-17日,为学习浙江省职业教育先进经验,学校党委书记樊兆杰一行17人,赴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迈迪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考察学习。通过工作交流和现场考察,浙江省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改革实践都给考察团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强烈震撼。
一、党建引领。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都认真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将党建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打基础。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车间建党员岗位,将党建引入课程,抓党建推进学校重大项目建设,通过强有力党建工作为学院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思想保证;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理念,努力创新工作方式,坚持固本强基,强化党建品牌建设,打造“党建+服务师生”“党建+互联网”“党建+志愿服务”新模式。
二、思路清晰。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以生为本,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办学理念,实行“三重融合、四方联动”办学模式。“三重融合”,就是通过学校与行业融合,找准学校办学方向;加强专业与企业融合,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加强教学与生产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做到技能训练与企业生产实际贴近、教学目标与职业标准贴近、教学环境与企业一线贴近。把人才培养工作与“真实的工作”和“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带着工作经验走上岗位”。“四方联动”,就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学校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通过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的四方联动,形成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良好机制,把握政策导向、引入行业标准、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创新办学模式,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思路是一个目标(打造一所具有国际影响、国内一流的创新型高职院校,成为高职教育的“浙江样本、浙江经验”),三个典范(全国产教融合的典范、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典范、立地式研发服务的典范),五大战略(校地联动战略、专业集群战略、人才强校战略、协同创新战略、国际化战略)。
三、敢于创新。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把人才培养定位分为3个方面,即技能型、技术型和复合型。核心是突出技术教育,反映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与学科教育的不同之处,突破了并高于高等职业教育传统或权威的人才培养定位。学校立足于制造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加强学生的技术技能训练,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使毕业生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基础和优良的职业素质,成为在制造业一线岗位的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的高端技能人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把实训室命名为训研创室,增加了研发与创新职能,突破、扩展了原实训室的功能定位。在人才培养定位、办学理念等方面的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精神值得学习。
四、特色突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突出机电特色,专业集中凝练。坚持服务制造业的“机电”技术特色和行业背景,赋予了学校强大的生命力,立足于制造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浙江制造业经济发展,使学校具有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突出服务地方特色,与政府合办温职院瑞安学院、温职院永嘉学院,与行业合办温州家具学院、温州酒店学院、中国鞋都技术学院、温州轻工学院、温州服装学院。两校办学定位特色突出。
五、重视技术研发与服务。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省内建有14个区域性多功能产学工作站,依托专业建设科研服务团队6个。制定了较完善的科研服务制度,实行科研积分与教学积分可以互换,调动了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近几年科研服务项目250多项,专利354项,到款额2960万元;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成立了45个省、市、院级科技服务平台和研发中心,其中省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2个,主持制定家具、制鞋、模具等7大行业标准。近三年授权专利678 余项,转让专利123 项,科技到款额6000余万元,职业技能培训、鉴定22000余人/年。学校百名专任教师获技术专利(技术发明)项目数量全省高职排名第一,主持科研课题人均经费全省高职排名第二。
六、重视文化育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强化素质教育,打造“风雅机电”文化育人模式,建成“双休日工程”“金石文化”等2个浙江省级校园文化品牌;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以凝练温职精神为核心,以培育工匠精神为重点,以学校特色文化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美丽温职”“双百双进”和“新青年下乡”等活动,改善校园人文景观环境,不断提升师生的精气神,营造具有高职特色的育人环境。
浙江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给我们深深的思考和启迪,借鉴其工作经验,对深化学校改革、推动学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是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时时处处抓党建,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在优质校等重大项目建设中,突出党建引领,通过抓党建,促效率,提质量;二是进一步强化校本资源建设,突出校本特色,突出工作重点,明确工作目标,理清工作思路,推进学校快速健康发展;三是勇于创新、打造特色,把“德能”文化育人项目做大做强,形成典范;四是加强与迈迪网等企业合作,建立技术服务站,努力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努力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