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职教动态 正文

山东农业大学:服务乡村振兴发展 培育三农应用人才

作者:审核:复核:时间:2023-07-27点击数:

转载:山东省教育厅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山东农业大学秉承“学用结合、学以实为贵,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探索实施“入学有编、毕业有岗”农科生招生就业改革,聚力培养“一懂两爱”新型高水平农业应用人才,助力乡村振兴。通过5年实践,构建了“四课融通、四层实践、三导师、三联合”农业技术应用与推广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聚焦乡村振兴,培育专项人才。乡村振兴首要是人才的振兴。为切实解决乡村基层高水平农技人才“招不来、留不住、用不好”的问题,学校特选农学、园艺、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水利水电工程等6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开展“政、校、地”三方联合培养公费农科生,实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共同开展实践教学、共同关注学生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格局,着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受欢迎”的乡村基层农技人才。山东农业大学现有在校公费农科生703人、合作县市区78个。2022年首批128名公费农科生扎根乡村一线助力乡村振兴,受到乡村基层广泛欢迎和认可。

聚焦乡村振兴,深改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关系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学校根据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重点在乡村规划、乡村治理、乡村文化、乡村环境、乡村发展等方面,重构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新增农村公共管理学、智慧农业学、多功能农业学、现代农企经营管理、现代农业经济学等多学科融合的系列课程,并形成了特色校本教材。构建形成了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乡村文化课“四课融通”的理论课程体系,从基础到专业,从专业到社会,四类课程融通互促,为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聚焦乡村振兴,强化实践教学。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其中提升人才的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上世纪80年代以来,山东农业大学构建并实施了农科类专业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的教学体制,为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此后,学校农科类专业坚持实施“教学—科研—生产结合、基础实践平台—专业实践平台—综合实践平台”的实践教学模式,取得显著成效。进入二十一世纪,为进一步满足“三农”应用人才培养的需求,建成了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和岗位实践“四层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在专业导师、行业导师和岗位导师等“三位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实习实践,实现了思政教育、专业教育、科学研究、产业实践与创新教育的“四融合”,为经济社会培养了一批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聚焦乡村振兴,政校地联合培养。着眼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新业态,按照“供需反转、互融互促”育人新理念,前置产业人才需求侧目标,完善人才供给侧培养体系。与地方政府、事业单位、行业企业共建课程、共建平台,将他们的育人资源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政校地三联合”育人新模式。与山东省15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共建实习实践导师队伍,共建教学科研实践育人基地28个,与18家知名企业成立8个产业学院,构筑协同育人长效合作机制,开展名师讲堂、职业体验、技术培训、技能比赛等系列活动,有效缩短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的距离,实现教学与生产无缝对接,全面强化了农业人才培养和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

作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中坚力量,山东农业大学将继续牢牢抓住培养“乡村振兴实用人才”这个牛鼻子,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着力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优秀“三农”人才,以实际行动为农业强省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