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山东省教育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山东职业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决策部署,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课程、艺术实践为引擎,以品牌建设、教学改革、文化传承、社会服务为驱动,创新构建“双引擎、四驱动”美育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构建以公共艺术课为发力源的美育课程引擎。
一是在学校学术委员会、教材委员会、教学质量与指导专家组中增选美育专家,加强美育专业性指导,统筹规划美育课程标准、遴选推动美育教材创新、指导监督美育教学改革。二是将公共艺术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列入教学计划,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修满2个美育学分方能毕业。三是充分运用“智慧山职云”大数据,形成美育“兴趣热力图”,分析学生兴趣点,对标职业需求,鉴赏与实践课程并举,大、小班结合。开设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音乐、美术、舞蹈、戏曲4类美育普及大班课程,开设具有培养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的《产品设计及欣赏》《装饰设计及欣赏》《绘画技法》等艺术实践小班课程。构建了面向人人的美育课程群,积极培养学生艺术特长,完善人格修养。现课程库建有美育课程53门,学期均开美育课程22余门。
二、构建以展演比赛为发力源的艺术实践引擎。
一是组建大学生艺术实践中心,设立音乐、美术、舞蹈、戏剧4个艺术方向,7个工作室,由高水平专任美育教师主持,指导学校艺术社团,全面提升节目编排、日常训练、赛事组织及艺术展演专业艺术水准。二是构建社会、学校、书院、书社四级展演机制,创新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艺术实践活动,每年举行综合晚会、音乐会、戏曲专场10多场,受益学生2万人次,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享受其中,进一步提升师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品位。三是常态化组织各级“艺术展演”“大美工艺”“美的使者”等比赛活动,积极参与校外各类艺术比赛,比赛成绩作为考评、学分置换依据,充分调动学生艺术实践积极性。四是组织艺术夏令营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使学生能够参加高水平艺术展演活动,并形成艺术展演能力,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能够兼任展演工作,获得竞争优势。
三、坚持品牌建设驱动,提升美育的引领作用。
一是制定学校“12345”美育品牌战略,建设多个校级、书院级美育品牌,逐步形成“一校多品、品品特色”格局。二是重点建设“迎春花大学生合唱团”“华韵民乐艺术团”“文博书画院”“雷雨剧社”“新风舞蹈团”等品牌艺术社团,重点展演“新时代山职体育文化艺术节”“新时代高铁巡演季”“红歌永流传”等大型主题活动,打造《领航》《当春风来敲门》《双面燕洵》《赛马》《扬鞭催马运粮忙》等一批品牌节目,开展“向美而行”新生美育第一课、“美育沁润心灵”等品牌活动。
四、坚持教学改革驱动,彰显美育的育人价值。
一是深入挖掘和运用各学科美育思政元素,促进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深度融合。用好中国、山东、铁路、学校历史精华,如创作歌舞《新时代追梦山职人》、话剧《高铁路上小能人》等,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二是实行“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学生辨别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素养。三是开发美育课程数字资源,打造《新音乐欣赏与实践》等一批精品慕课,扩大优质课程覆盖面。
五、坚持文化传承驱动,提升美育的铸魂功能。
一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建优秀传统文化社团,继承传统器乐精粹,走进省内大中小学及周边社区,建立服务基地4个,每年举行晚会、音乐会十几场。连续4年开展“新时代大学生戏曲晚会”活动,邀请几十余名非遗曲艺传承人走进校园,表演北京相声和单弦《雨打桃花笑》、山东快板《武松打虎》、西河大鼓《游湖借伞》等经典节目。二是挖掘泉城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学校“铁·道”文化精华,开设革命特色课程,成立“古筝创作与研究中心”,培育一批校园原创作品,通过文艺作品积极推动地方传统文化传承和“勇往直前 敢为人先”火车头精神的发扬。
六、坚持社会服务驱动,弘扬美育的教化力量。
一是强化社会服务意识,依托“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近年来在10余所大中小学举办各类文艺活动10多场,受益学生近万名。拓展学校艺术场馆的社会服务功能,结合校园开放日,深入挖掘多功能音乐厅、中国画馆的美育功能,面向社会有序开放,促进优质美育资源共用共享。二是开展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树立“大美工匠”美育志愿服务品牌,引导师生强化服务社会意识,通过艺术课堂,向中小学提供公益服务,引领文化风尚。三是综合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美育资源,设计开发形式各样的文化产品,积极探索校际、校地、校企合作模式,助力地方形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