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山东省教育厅
枣庄市教育局以政务公开为抓手,不断提升教育透明度,在增强政务公开广度、温度、精度上下工夫,实现了以政务公开为媒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获得感,全社会共同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参与教育的良好局面。
一、在公开广度上下工夫,着力提升政务公开覆盖面
一是在公开内容上“深挖”,认真编制公开目录。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为标准,对教育系统主动公开内容进行“深度”梳理,把公开透明作为工作基本要求。对涉及教育的11个一级事项进行细分,共划分30余个二级事项,分别明确公开内容、公开时限、公开载体、公开对象和公开方式等内容,并将其责任到单位、责任到个人,规范发布标准和要求,确保政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2023年以来,共主动公开信息856条,其中,通过市政府网站公开149条,市教育局网站公开649条,微信公众号公开58条,有效保障了群众知情权。
二是在公开层面上“扩容”,实现系统“立体覆盖”。督促指导学校对课业负担、师德师风、教育收费、教育扶贫等相关工作及时在校内公开;充分利用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学校网站、学校公众号等载体,对学校的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进行主动公开;每年招生季,通过市民热线、网站、公众号等多种媒体对学校招生范围和招生政策进行细致解读,并对招生结果进行公开公示,保障公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把学校政务公开工作作为学校规范化管理、党风廉政建设、校长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将政务公开与学校年度考核、评优树先挂钩,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政务公开工作格局,确保哪里有用权行为,哪里就有政务公开。
三是在政策解读上“加码”,建立监督反馈机制。发挥教育系统受众多、覆盖面广的优势,开展“小手牵大手”等活动,对重要的政策文件和法规,组织专业人员通过出解读说明、录微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解读,完善并通过多种媒体向公众推送政策内涵和实施要求,为公众更好地理解和遵守政策打好基础。在局网站、公众号、学校门口等显著位置设立监督举报电话、电子信箱等,鼓励公众对政策公开工作进行监督和反馈,设置专门的渠道收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提升政策公开的质量和效果。
二、在公开温度上下工夫,着力提升政策解读能力水平
一是坚持政策性文件与政策解读“三同步”。坚持制发的政策性文件与解读材料、解读方案同步组织、同步审签、同步部署。凡未配套政策解读材料、解读方案的,一律不进入公文运转程序;政策性文件与政策解读材料同时公开发布。确保每一项事关学生、教师、教育教学管理、学校安全等方面的政策,真正让群众知晓、认可、赞同。
二是坚持舆情监测研判处置“三同步”。持续做好日常的舆情监测和研判工作,建立了突发舆情应急处置机制和工作流程。舆情事件发生后,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发力,事件处置和舆情应对同步安排、同步实施、同步落实,通过及时、连续、有效的引导回应,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重要政策措施出台前,认真做好舆情风险评估研判,制定应对处置预案,不断增强舆情回应的主动性。
三是邀请教育咨询员助力教育公开“更高效”。教育咨询员具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和专业知识,可为政策公开工作提供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市教育局聘请了31余位来自各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咨询员,通过邀请教育咨询员参与政策讨论、提供咨询建议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政策公开的质量和效果。同时,教育咨询员的参与也促进了教育系统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增强了公众对教育政策的信任和支持。
三、在公开精度上下工夫,着力提升重点领域公开效果
一是围绕重点领域,加大公开力度。紧扣利益关系直接、现实矛盾突出的事项,重点围务教育招生入学信息、困难学生资助、教师职称评聘、绕财政预决算、重大建设项目等方面,持续推进相关领域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截至目前共公开重点领域事项300余条。
二是围绕建议提案,加大公开深度。对我局主办的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答复,除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等法律、法规规定不予公开的情形外,一律在政府网站公开。其中涉及公共利益、公众权益、社会关切及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建议和提案公开答复全文,其它建议和提案摘要公开,确保让群众关心关切得到回应。今年以来共公开人大建议、政协提案71件。
三是围绕热线回复,加大服务效度。一方面全面整合规范市教育局对外热线电话,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受理、按责转办、限时办结,做到“一号对外”“一站式服务”。另一方面,进一步规范依申请公开事项,畅通受理渠道,健全完善工作规范,明确接收、登记、办理、调查、答复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标准和责任,增强答复内容的合法性、严谨性和针对性,严格按照法定时限进行答复。探索实施依申请转主动公开工作机制,对公众申请较为集中的政府信息,努力探索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