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山东省教育厅
潍坊高新区以“业务数据化、数据资产化、资产价值化、价值服务化、服务生态化”为主线,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强化数据应用,赋能教育治理更精准高效,基于数据驱动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加快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目前,高新区入选第三批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强化数据应用,赋能教育治理更精准高效》荣获潍坊市第二十一届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一、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实现服务精准化
一是“一网通办”解民忧。利用义务教育招生平台打通公安户籍、国土不动产登记、工商注册、民政婚姻等7个部门信息审核通道,获取23个数据接口。资料提交、学校报名、审核录取等环节“一网通办”,实现了义务教育入学“减证明”“零跑腿”。在潍坊高新区先行先试基础上,义务教育招生平台在潍坊10个县市区进行推广,累计注册用户85.95万,服务学生数达55.58万名。
二是“惠民平台”听民意。围绕群众需求,构建“线上+线下”双轨问题征集机制,借助“高新教育惠民平台”“教育惠民一码通”等线上平台和教育惠民需求单等线下形式,征集群众个性化惠民需求1800余条,通过对获取数据的归集、发掘及关联分析,提前预警、及时应对和妥善处理突发公共事件,为落实“双减”政策、惠民举措、家校沟通、校园安全等工作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三是“多孩同校”惠民生。持续优化义务教育招生综合服务平台,在全市率先开发义务教育招生“多孩同校选报功能”,通过后台汇集在校生数据、新生入学信息,以父母身份信息为关键核对要素,自动验证多孩是否为同一家庭子女关系,把家长线下多头申请、提交证明变为数据自动研判、系统主动推送。目前,已为770户“多孩”家庭提供高效便捷精准的“线上”惠民服务。
二、推动数据价值释放,实现决策精准化
一是预测学位数量,调整学校布局。通过整理公安、民政等部门提供的出生人口、居住人口基本数据,建构生源预测模型,精准分析片区内学位人数,并将数据还原到学校、校区地图上,为调整学校布局规划、划定招生服务片区等工作提供精准数据支撑。2023年续建、新建学校、幼儿园项目15个,总投资约5亿元,新增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新增公办学位1.5万个,有效应对了入学高峰,保障了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应入尽入。
二是预测教师需求,调控招聘数量。结合新生入学报名采集信息、毕业情况、班额设置等数据因素,利用数据平台核算出当年拟开设班级的数量,同时结合教师年龄、任教学科、到龄退休等数据,进一步确定全区教师的招聘计划、学科计划等,有效解决了区域内教师数量短缺、学科结构性短缺等难题。2023年,招聘中小学、幼儿园学科教师554人,签约“双一流”高校优秀毕业生31人,数据实现精准匹配。
三是延伸数据应用,统筹配置资源。以入学信息、在校生信息、教师信息等数据为基础,建立教育管理数据分析模型,通过数据加工和分析,研判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资源配置发展态势,得出了区内优质师资资源“西密东疏”、公办学位“西少东多”等主要结论,并向党工委、管委会提出资源配置优化调整建议,确定了教师交流、调动等原则和方案。2023年,组织226名教师进行了区内跨校交流,进一步均衡了校际间教师资源配置,有效促进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推动数据模型构建,实现教育精准化
一是数据“助教”,推动教学质量提升。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潍教云平台等丰富的课程资源,通过信息化手段构造多元交互的学习环境,重构基于场景创新的“线上+线下”课堂教学新流程。基于样本采集学科检测数据,构建学业质量分析模型,通过追根溯源式分析,为精准教研和培训提供依据。以“三个课堂”建设为总抓手,全面打造了高新“名师课堂”,充分发挥齐鲁名师、学科领军人才与骨干教师示范作用,教育部课题《基于名师课堂建设与应用的研修共同体架构研究》顺利结题并获评优秀等级。
二是数据“助学”,推动学生个性成长。在教育教学中关注个性化需求和发展可能,开发校本微课,打破时空限制,满足学生课前预习、课后拓展的学习需求,延伸学生认知链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借助智学网阅卷系统,实现了教与学全场景动态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基于云端数据库,评价分析结果,帮助教师针对性教学,实现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钢城现代学校的作业管家、金马公学的学生五彩评价等一大批信息化特色应用的成果得到广泛推广和认可。
三是数据“助评”,推动评价精准有效。通过大数据构建“评学”“评教”双模型,完善学业质量评价框架和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为师生立体成长精准画像和施策。同时,制定五大标准,为学校教学管理、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及课堂画像,利用日常课堂巡课、教师技能测试、课堂大赛等评价活动,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高新区自主研发的“智慧督导”评价系统,实现对学校教育督导过程、数据全部网上公开。通过整合以往积累的督导业务数据,既能准确掌握每所学校的突出问题,指导学校破解难题,提高办学水平,又能掌握全区的教育现状、发展动态及存在的问题,为学校科学决策、精细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截至目前,全区已有13名教师荣获齐鲁名师、名校长称号,占比全市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