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职教动态 正文

潍坊昌邑市:聚力“四好”目标 以优质教育打造儿童友好城市

作者:审核:复核:时间:2024-02-05点击数:

转载:山东省教育厅

潍坊昌邑市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坚持“从一米高度看世界”的理念,围绕学校建设、全面育人、教育惠民、家校社共育等方面,科学决策、担当作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实现“打造好学校、培养好学生、厚植好土壤、营造好环境”的目标,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贡献教育力量。

一、优化布局,扩增资源,打造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

围绕优质资源总量不足、城乡学校差距明显等问题,统筹考虑人口结构、交通状况、辐射半径等因素,优化城乡学校布局结构,努力扩增优质教育资源。一是高标高效加快学校建设。实施中小学幼儿园“三年攻坚行动”,坚持三年工程两年干,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学校8处、幼儿园23处,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3900个,中小学优质学位5330个,率先在潍坊市提前1年完成建设任务,实现优质学位扩容增量,满足1.3万名儿童入学入园需求。二是对标对表实施结对联盟。探索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新模式,聚焦资源共享、教师共培、课程共研、品牌共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30余次,实现城区学校、乡村学校、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均衡发展。三是有力有序推动智慧教育。围绕教学设备、信息网络、资源共享等关键环节,投资400多万元,搭建昌邑市智慧教育云平台,升级“三个课堂”应用平台,建设“名师工作室”158间、专递课堂52处,创建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3处、潍坊市智慧校园29处。

二、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培养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坚持党建统领思政铸魂育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学科育人、文化育人、劳动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是创新县域一体化学科育人模式。探索建立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联合办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教育机关干部挂点帮扶等制度机制,有效缩小城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差距,中小学全部达到或高于国家规定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二是创新校园品牌化文化育人模式。突出“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打造形成育秀学校“四育分段进阶”教育、凤鸣学校阅读教育、实验幼儿园“红色户外”教育、市立幼儿园“微环境育人”教育等60处典型校园文化建设“新范例”,20处学校被评为省、市乡村温馨校园。三是创新学校综合化劳动育人模式。坚持示范引领,充分挖掘运用区域自然、文化等方面资源,采用“基地+学校”共建模式,多渠道拓展劳动实践场所,培育潍坊市级劳动教育特色学校8所、校外特色劳动教育基地3个,被确定为山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三、教育惠民,办好实事,厚植教育发展的“好土壤”

坚持以人为本,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办好惠民实事,让优质均衡教育惠及每一位孩子。一是实施“一键入学”服务工程。创新搭建昌邑市教育惠民综合应用服务平台,打通教体、大数据、公安、民政、人社等部门“信息孤岛”“数据壁垒”,推行义务教育入学“零证明”,解决义务教育招生中程序复杂、审核繁琐等问题,让数据多跑路、家长零跑腿,累计服务学生5.5万人次。二是实施课后服务惠民工程。遵循“自愿参与、公益普惠、共建共享、公开透明”原则,全面联动家委会、团市委、关工委、社会团体,在全省率先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全覆盖,开放红色纪念馆、课后研学基地等活动场所100个,设置拓展课程120个,惠及全市4.8万名中小学生。三是实施特殊群体关爱工程。健全完善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关爱体系,以及以特殊教育学校为引领,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获评山东省第三批随班就读示范区。

四、协同育人,凝心聚力,营造教育生态的“好环境”

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行动,聚集家庭、学校、社会等关键环节,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凝聚工作合力,全面提升育人成效。一是实施家庭教育联动行动。联合团市委、市妇联,创建美丽庭院2.8万个,建设希望小屋30余个,持续优化学生生活学习环境;制定方案,开展“智慧家长”评选活动,评选出“智慧家长”11名,引导全市学生家长树立良好的家风家教。二是实施学校教育联动行动。建设未来共育空间140个,开展职业体验和劳动教育300余场次,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充分发挥学校班集体文化凝聚作用,开展市级班主任专题培训活动20余次,建设班级理想教室1500间,全面提升班级综合育人功能。三是实施社会教育联动行动。组织学校建设级部教育社区100个,分层分类绘制完成36个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共育图谱,建设社会实践基地160余处,规划学生研学路线18条,全市10个镇街区打造形成学生成长文化基地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