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艺术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指示要求,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以“四个聚焦”主动服务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山艺力量。
一、聚焦传承黄河精神,注重理论研究
山东艺术学院联合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科研院所,通过多种形式,齐心协力谱写新时代黄河精神的山东篇章。一是以重大项目为依托,传承黄河精神。由学院院长徐青峰教授担任项目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艺术呈现与传播研究》,聚焦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基本内涵与传承发展,对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历史构架、核心要素、传承脉络和当代价值等进行全面梳理,开拓了新时代黄河精神研究的新模式。二是以深度研讨为依托,传承黄河精神。学校联合菏泽市政府举办了“黄河精神与影像文献”研讨会,围绕黄河治理、乡村振兴、纪实影像发展等主题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从多重维度和视角呈现黄河精神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学校召开黄河流域戏曲协同发展研讨会,邀请全国3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专家共同探讨黄河戏曲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推动黄河流域戏曲文化高质量发展。三是以研究机构为依托,传承黄河精神。学校成立山东文化“两创”实践研究中心、年画艺术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充分发挥艺术类资源聚集优势,聚焦“艺术普及”“社会美育”“非遗传承”等内容,深入挖掘黄河流域艺术资源,更好传承黄河精神。
二、聚焦展示黄河风貌,举办主题展览
近年来学校积极参与落实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聚焦展示新时代黄河风貌,深入开展教学、科研和艺术实践与创作。一是以校际联合办展为契机,展示黄河风貌。学校与郑州大学书法学院联合举办了以黄河风貌为主题的篆刻教学作品展,加强交流合作,挖掘两省金石文化优势资源,发挥金石篆刻的教学特色,集中展示篆刻教学成果。二是以校地联合办展为契机,展示黄河风貌。学校与菏泽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筑梦—黄河滩区乡村振兴影像展”,用150余幅短片和摄影作品系统呈现了2018年至今的山东省黄河滩区由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珍贵历史资料,展示出山东省沿黄各地市黄河滩区乡村振兴新风貌。三是以校部联合办展为契机,展示黄河风貌。学校利用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黄河两岸是我家:纪实影像创作巡展”,连续在北京市、山东东营、陕西延安等7个省市巡回展览,以黄河滩区百姓的变迁,反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实践和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聚焦讲述黄河故事,创作艺术精品
学校充分发挥综合艺术学科专业优势,创作出一系列彰显黄河精神时代价值的精品佳作,用优秀的艺术创作讲述了黄河故事。一是以影像为载体,讲述黄河故事。学校拍摄的电影故事片《九道湾》在CCTV6电影频道播出,影片以山艺大学毕业生为原型,讲述大学生村官在黄河滩区迁建过程中开展精准扶贫,帮助祖孙几代人搬出滩区、勤劳致富的故事。二是以歌舞为载体,讲述黄河故事。舞蹈学院师生团队深入山东沿黄河流域开展调查研究,挖掘整理山东沿黄河流域非遗舞蹈,创作编排了舞剧《黄河两岸是俺家》《厚土》《黄河岸边芦花开》等作品,其中《沿着黄河“益”起舞》志愿服务项目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大赛银奖。三是以曲艺为载体,讲述黄河故事。戏曲学院师生历时两年创作吕剧现代戏《黄河情》,该剧立足山东黄河滩区的历史变迁,生动鲜活地诠释了一位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身先士卒、迎难而上的大无畏精神。四是以乐曲、书画为载体,讲述黄河故事。音乐作品《天水》采用笛声和钢琴描绘出黄河的波澜壮阔,以音符的方式讲好“黄河故事”;中国画作品《黄水谣》以黄河流域渔家的日常,生动描绘出新时代山东段黄河风貌;图书《母亲河》《新黄河大合唱》《河水洋洋:黄河滩区乡村振兴影像图志》等,全面讲述了黄河岸边村庄的民风民俗、百姓生产生活、新社区建设等,入选山东省第一批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四、聚焦弘扬黄河文化,丰富载体资源
山东艺术学院建有国家级研究机构“山东年画”雕版博物馆和11个省级研究培养基地,致力于研究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涉及齐鲁音乐、山东秧歌、戏曲艺术、非遗传统技艺、文化遗产科技保护等领域,其中年画雕版博物馆被确定为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学校深度开展黄河非遗知识和文化普及工作,组织开办18期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班和7期山东省地方戏曲小剧种传承人表演培训班,举办百余场作品展览和展演活动,培训非遗传承人1000余人。学校以“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式,广泛弘扬黄河文化。汉画像石艺术馆、于希宁艺术陈列馆等博物馆群资源向社会免费开放,年均接待参观体验、主题研学等团队上万人次。年画雕版博物馆和年画艺术研究中心的师生团队,走进中小学和社区开展美育公开课,积极传承弘扬黄河流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