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光明日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提出“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职业教育要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布局、重点产业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对接地方需求,明确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方向。在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须紧盯地方产业发展,精准对接地方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的迫切需求,紧跟高质量发展新方向。一是聚焦区域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合理布局专业群。围绕区域重点产业链布局专业群,重点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的“拳头”专业,大力发展与重点产业链布局相关的专业群,形成与产业结构适配的专业结构。二是依托行业发展前沿,动态调整专业。根据地方经济特点和产业发展趋势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打造适应本地、本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及教育品牌,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三是利用数字化技术,转型升级专业。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打造精品数字资源、重塑教学空间、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素养和能力,全面推动专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深化产教融合,聚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合力。产教融合核心在于将教育过程与产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形成教育与产业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良性循环。一是突破产教融合机制瓶颈,打造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探索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投入新机制,形成本土化系列创新制度,为产教融合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二是汇聚各方力量,实体化运行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三是坚持“四个合作”,提供产教持续深度融合动力。坚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在办学模式、育人模式、就业模式和发展模式上下苦功夫,为产教融合的深化提供持续而强大的动力。
创新“五金”建设,打造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内涵。金专业、金课程、金教师、金教材、金基地建设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核心,需要职业院校回归教育本真,苦练“内功”。职业院校应紧密围绕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构建与区域产业需求高度契合的专业群体系。及时将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等元素融入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的优化升级。主动引进企业大国工匠、技能大师、技术骨干等高技能人才进校任教,与行业企业标准紧密对接,以实际生产项目和典型工作任务等为基础,研发工作手册式教材和活页式教材等多种形式的教材,建设集多功能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既满足不同学校专业和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需求,又能为企业生产服务。
坚持教随产出,提升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潜力。职业教育应当利用企业“出海”的巨大优势,为国际产能合作提供服务,推动职业学校与中国企业一同走向世界。一是教育内容与产业需求对接,夯实教随产研的坚实基础。及时将最新的行业知识、技术标准和国际惯例融入教学内容,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及内容。二是实施“人才培养+标准输出”模式,深化教随产出的丰富内涵,助推“中国职教标准”走向“国际职教标准”,增强中国职业教育的影响力。三是持续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国际合作项目,覆盖多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技术培训和社会服务等维度,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格局。
(作者:郭天平,系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