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职教动态 正文

烟台市:扎实推进教育民生工程,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

作者:审核:复核:时间:2023-12-20点击数:

转载:山东省教育厅

023年,烟台市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夯基础、提内涵,促融合、增动能,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烟台市连续四年在省对地市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获优秀等次,获批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市。

一、锚定“幼有优育、学有优教”,大力实施教育民生项目,教育资源实现扩容发展。

一是顺利实施学校建设工程。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全年新建、改扩建公办园13处,新投用公办园27个,新增公办学位1万个,普惠率超过95%,居全省前列;新认定省优质园100所,全市优质园占比提升到62%;蓬莱区、高新区顺利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省级评估验收。同时,年内新建、改扩建33所中小学,综合办学条件进一步提升。二是圆满完成入学高峰学位保障。坚持综合施策、统筹资源,多渠道新增学位1.32万个,补充教师878名,有效保障了达到历史峰值的小学新生顺利入学。三是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充分发挥优质校引领作用,带动提升区域整体办学水平,建成中小学教育集团125个,覆盖学校由370所提升到500所,通过校本研修、集体备课、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等方式,有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同时,出台乡村教育振兴专项工作方案,实施一揽子工作举措,招远市、龙口市入选全省乡村教育振兴试验区。

二、聚焦“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深化教育内涵发展,育人质量实现持续增效。

一是坚持德育为先。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注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和社会责任感养成,常态化开展德育序列化和品牌创建活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构建政府指导、高校引领、创新协同三位一体工作机制。二是推动教学质量巩固提升。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减负增效提高教学质量。持续推动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3所高中入选省级特色高中,3所学校入选省级学科基地学校。三是推行体育面向全体。关注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构建实施“课程、输送、竞赛、评价、保障”五位一体的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体系,推动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稳步提升。推广普及幼儿体育,在全省率先设立市级幼儿体育研究示范基地。成功举办覆盖200所学校6万人参加的“百校杯”市县校三级校园足球联赛。四是推动美育广泛开展。全面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建设全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10所、全市艺术特色学校50所、优秀学生艺术社团100个。烟台市艺术评价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五是促进劳动教育丰富多彩。持续开展“社会大课堂”活动,助力学生进行研学、劳动实践、志愿服务和职业体验。烟台市劳动教育“1+1+X”工作体系入选全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十大典型案例,《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刊发。

三、立足“发展所需、教育所能”,加大产教融合力度,服务质效实现稳步提升。

一是推动职业院校提档转型。加快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和布局调整,5所高职新增生物制药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等6个专业,4个项目入选省级第一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2所学校和2个专业入选第二批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和特色化专业。二是推动产教融合载体更加丰富。汇聚优化“政、行、研、校、企”资源,成立3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其中黄渤海新区、高新区入选全省第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聚焦全市“9+N”制造业聚集培育工程和重点产业链,成立现代海洋、生物医药、绿色建造等15个市级重点产业链产教融合共同体。三是推动高等教育增量提质。持续深化校地合作,烟台新增2所万人规模高校,新设烟台城市科技职业学院,转设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烟台开放大学、烟台老年开放大学揭牌成立;黄渤海新区八角湾大学城初具规模,山东建筑大学产学研基地(烟台)、烟台大学开发区科教园区顺利启用,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山东工程师技术中心落户烟台。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1.8亿余元,支持校地融合发展项目140余个。

四、坚持“优先发展、重点保障”,强化各类要素支撑,发展动能实现不断增强。

一是加强制度保障。实施教育评价改革,建立党委政府履行教育发展职责制度,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二是加强师资保障。把教师作为立教之本,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幸福教师”建设工程,培养教育领军人才,评选市级学科带头人277人、市级教坛新秀481人,49人入选新一批齐鲁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人选,3人入选全省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三是加强经费保障。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居全省前列,年内累计发放各类资助资金3.3亿元,覆盖学生20余万人次。残疾学生补助由3000元提高到6000元,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安置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