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山东省教育厅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聚焦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围绕提高国际服务能力建设,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坚持“引进输出共进、文化交流同频”,以创建高水平国际化职业院校为目标,坚持“四个聚焦”,持续推进教育国际交流合作。
一、聚焦人才培养,持续打造国际教育品牌
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丰富国际合作专业建设内涵,不断扩大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朋友圈”,先后与韩国、泰国、马来西亚、俄罗斯等20个国家的25所高校合作开展联合办学、教师培训交流、学生互换等项目,入选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非职业教育联盟、中俄(山东)教育国际合作联盟、中巴国家产教合作联盟等组织成员单位。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数量达到5个。开发与国际标准对接的专业教学标准5个,国际化课程50余门,建设海外实习实训基地9个,先后聘请60余名外籍教师来院授课,组织赴200名学生国外交流、实习,选派赴国境外留学深造学生100余名,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学生10余名。加大国际化师资培育力度,近两年选派教师赴国境外参加培训研修深造项目86人次。外国专家获“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外国专家”“济宁市人民友好使者”、“济宁市荣誉市民”等人才项目和荣誉称号3人次,学校与韩国乙支大学合作举办的眼视光技术专业教育项目入选山东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示范工程,眼视光技术专业国际合作育人模式入选共建“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合作成果典型案例,学院获评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工作先进单位。
二、聚焦“职教出海”,持续输出优秀职教资源
服务教育强国战国,加强国产能合作,推进职业教育标准和资源“走出去”。依托专业群国际化基础优势,与中国有色金属合作建设埃塞俄比亚产教融合培训中心,联手中智集团,与塞舌尔理工学院合作建设“汽车工程学院”,与乌干达信息与通信技术学院合作共建“大数据学院”,与坦桑尼亚国家交通学院合作共建“机电一体化学院”,与坦桑尼亚姆乌米健康科学学院合作共建“眼视光学院”。根据“走出去”员工培训和各类学生教学需要,与国内外行业组织、院校、企业合作开发职业教育国际标准、课程和资源,开发新能源汽车、学前教育、眼视光技术、机电一体化等4个专业标准和20门课程标准,开发各类双语教学资源32个,被国外合作院校、企业和组织采用。学校承担坦桑尼亚开发幼儿教师、婴幼儿托育师、新能源汽车技术员岗位职业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任务,3套标准获得坦桑尼亚国家认证,正式纳入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教育体系;获批“埃塞俄比亚国家职业标准开发项目”立项建单位,学院承担机械加工工程师、宽带网工程师职业标准建设项目。
三、聚焦“一带一路”,持续提升国际服务能力
学院与合作院校、企业深化合作模式,共建合作平台,开展培训项目,不断提升国际服务能力。创新中外校企合作模式,与日本豪雅公司深度合作,建立儒雅视光学院,与韩国乙支大学合作,建设国际联合实验室,开展产教研合作,开发国际行业标准,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对接韩国湖南大学,与山东如意科技集团共同举办中韩服饰工作室,为山东省服装行业培养通晓服装设计知识和技能,具有国际化设计水准和创意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建设海外“六艺工坊”,建设高水平“国际中文+”师资团队,大力推行“中文+职业技能”项目,承接塞舌尔教育部来华师资培训项目,举办2023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Web技术赛项国际总决赛,承接巴基斯坦巴尔蒂斯坦大学“中文+职业技能”项目,培训1000人次。开展国际学生培养,打造“留学济职”品牌,制定《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外国留学生管理办法》《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外国留学生奖惩管理规定》《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外国留学生教学、住宿管理规定》,初步构建契合学院实际的留学生工作制度,促进国际人才培育。
四、聚焦中华优秀文化,持续推动人文双向交流
开发国际化学习交流资源,搭建线上线下交流平台,坚持文化赋能,创新国际人文交流新模式,持续推进中华优秀文化和济宁地域文化的对外传播交流,讲好中国故事。建成“济宁市国际青少年文化交流基地”,开发中国特色文化研修活动和项目。打造“中韩文化交流周”系列品牌活动,举办2023年度“互联网+中韩服装文化交流周”活动,100余名韩国师生学生参加交流研讨活动,提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接待俄罗斯莫斯科国立第1520中学校长基里琴科·维塔带队的18名师生来院访问;高质量完成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汉语桥”项目、2023年中国侨联“寻根之旅”夏令营项目;服务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暨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世界互联网大会尼山对话、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等大型活动。建成《儒家文化与鲁班工匠精神传承与创新》国家级数字教学资源库,打造国际交流线上交流平台,建成《中华儒家经典名句》等双语特色课程7门,开发双语教学资源700余条,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体验搬到网上,开设剪纸、篆刻、古琴、陶艺、绣球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项目,传承弘扬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让国际师生零距离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